字母的'暱稱' -
A wie Anton
B wie Berta
----在吵雜聲中捕捉字母的方法
![]() |
Foto von Sharefaith von Pexels |
跟別人講話或者在講電話時,有時需要拼字或者報出自己的名字,比方說F跟S這類的字母,因為都是有氣聲的,容易聽錯。這時為求準確,每個字母都會有一個約定俗成的'暱稱',讓大家一聽就知道在說哪個字母。
字母的暱稱德文叫做Buchstabiertafel,中文叫做「通話表」。
德國日常生活裡用到通話表的頻率相當高,相對來講,中文也有標準的通話表,但是很少用到。因為中文組成的方式跟德文太不一樣了。我們多半是用拆字的方式來說明所指的漢字「雙木林」 「弓長張」 「雙口呂」或「木子李」一樣,讓對方知道說的是哪個字。
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德國'通話表'每個字母相互對應的'暱稱'吧!

德國人在說這些字母的時候,會說: 'A wie Anton. B wie Berta. C wie Cäsar.'
wie就是''等於''。
意思是Anton的A,Berta的B,Cäsar的C。看一看如下的表格


大部分的字母'暱稱'是從1905年德意志帝國成立以後就沒有更動的,
這個表是混合了第三帝國時期跟現在的德國(德意志聯邦共和國)規則,
現在Ü會說Übermut (高昂的興致),Ö會說Ökonom(經濟學家)。
感覺比說übel跟Öse 友善多了!
你會看到這些暱稱幾乎都是人名,除了N的Nordpol(北極),;
Q的Quelle(源頭),Ö的Öse (索環)->見圖,還有Ü的Übel(噁心) 。
一個特例是

說到這個字母,本身還是很有歷史跟故事的:
Y這個字母可追溯到前一世紀的拉丁語,開始用Y這個字母是用來轉錄希臘語的借用詞。發成'悟'或者'藝'的音。
後來羅馬皇帝Claudius提議在拉丁文中加入新字母Y,以便抄寫sonus medius (唇音子音前的短母音)-> 比如ㄅ、ㄆ、ㄇ、ㄈ就是這類子音。
不過銘文中多半還是用來表示希臘字彙裡的upsilon。
那麼在希臘語裡頭,在早期的希臘語中(很可惜無法提供確切年代了),發音為[u]。 在古典希臘語中,它的發音為[y],這個發音規則至少持續到1030年。
在古希臘語中,它以長短形式出現,但現代希臘語沒有長度區別。
接下來你可能注意到X這個字母相對應的是一個相當長的字。其實X本身開頭的字也已經很少了,我想當初訂通話表規則的人大概也想破了頭吧!與 X對應的字Xanthippe其實也是人名喔!
Xanthippe 是一個雅典女人,關於她的記載少之又少,她因為嫁對老公(?!)蘇格拉底而很有名,中文維基百科上她叫贊西佩。用德文念比較像'克桑西普'。
她和蘇格拉底生了三個兒子。Xanthippe意思是'黃色的母馬',用古典中文或可稱其為'黃牝',,大家只知道她是蘇格拉底的太太,還有...她是個'潑婦'。
Xanthippe出身望族,我想,她的家族既然勢力龐大,又嫁給了大哲學家,當時的人也難免喜歡捕風捉影,傳些茶餘飯後的流言蜚語,就跟當今的小報喜歡追蹤名人八卦一樣吧。
所以這種說法,我們還是當作'驪黃牝牡',看看就好。
不過可見流言蜚語的厲害,這是1655年荷蘭畫家Reyer van Blommendael畫的Xanthippe與她先生互動的情形...
留言
張貼留言